□燕農
  日前,有媒體稱人社部已經完成養老金並軌方案的制訂,目前進入論證階段。對此,人社部官員表示,公務員養老金並軌方案還在討論中,並沒有定論,所謂“公務員養老金將按工齡補齊保險”也只是其中一個意見和觀點。甚至有專家就此透露,養老金改革“現在還沒有解決的方案”。(3月30日《新快報》)
  據實而論,根據公務員工齡進行計算來確定如何補齊養老保險金,似乎是養老金並軌最合理的路徑。但具體選擇依然存疑,補齊公務員的養老保險金,錢由誰出?如果全是財政補貼,那麼相當於公共財政提前支付了公務員的“退休金”,顯然會引發更大爭議。而隨著人社部官員的否定,具體的爭議已經失去價值,養老金並軌恐又將進入破冰前的“蟄伏期”。
  近年來,公務員養老改革的消息不斷以“升級版”的面孔見諸報端,“部委高層”、“知情人士”不時出來發表“劇透”消息。由此,引發了一輪又一輪討論。而官方回應除了撥亂闢謠之外,“正在討論”、“適時出台”成了主打信息。反反覆復地隔空對話,既表現出了輿論對推進改革的迫切期待,也表明“用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”這樣的改革確有難度。
  總體來講,關於公務員養老金並軌改革,討論得太多、實質進展太少。個中緣由不言自明,一方面因為牽涉到了各方利益的平衡;另一方面,改革的實質推動者恰恰是改革的利益“受損者”。但是,改革就是要啃硬骨頭,總不能試點、論證了幾年之後,現在又回到“沒有解決方案”的原點上來——一定程度上,這恰恰是輿論隱隱的焦慮。
  揆諸現實,很多改革本身不會一蹴而就。就養老金並軌問題來講,與其在總體方案制定和論證階段長期打轉轉,不如先制定出台新錄用公務員的社會養老金方案。一者,從新錄用公務員群體切入改革阻力較小,“新人新辦法”是若干改革積累的經驗,既然“老人老辦法”總是沒有定論,就先行“新人新辦法”;二者,為在職公務員養老改革定調,並且形成倒逼之勢;三者,能留出較充分的利益博弈和財政準備時間。
  我國每年新錄用公務員超過10萬人,譬如2009年全國錄用公務員達到12萬多人,到2012年增長到18.8萬人。一邊是改革的第二只靴子總不能落地,一邊是改革的難度隨著時間推移在不斷加大。如果具體實施果真“還需要幾年時間”,期間退休的公務員已經開始領取退休金,新錄用的幾十萬公務員又將為改革帶來新負擔,改革成本明顯增加。
  2014年被公眾寄予了“深化改革元年”的厚望。公車改革有待全面起步,但有的地方部門預算還安排了新車購置費;養老金並軌改革只聞樓梯聲響,新錄用公務員又源源不斷進入舊體制,這些無疑都是在增加改革的成本和難度。“乾一寸勝過說一尺”。對某些啃硬骨頭的改革,與其在蕪雜輿情中總是論證不決,不如先“乾一寸”,統一叫停新錄用公務員的體制內養老福利,等待改革大幕拉開。
  燕農  (原標題:總沒定論的養老並軌不妨先“乾一寸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j43kjszj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